甘草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甘草的市场需求量一直有增无减。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回归自然”成为当代主流,安全性更高的中药材更受消费者青睐;其次,甘草是我国大宗出口药材,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一直居高不下;在科技逐渐发展的今天,甘草不再是按照传统中药材去使用。作为一种天然抗炎药物和调味香辛料,甘草制品如今在化妆品、食品、轻工业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随着甘草应用需求量的迅速增长,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国野生甘草资源处于枯竭状态
每到采挖季节,都会掀起采挖狂潮,百万采挖大军导致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减少。历史上曾记载山西、山东也出产甘草。由于大量采挖,目前,山西、山东两个产地早已不能提供野生产品。
野生甘草
西北也是采挖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并且野生甘草资源群落普遍较小,密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并且呈现片段化分布状态,已破坏生境难以恢复,现阶段野生甘草资源仍在减少。总体来看全国甘草主产地由山东向西转移,主产地内蒙古的甘草分布从东向西收缩,新疆成为甘草的主要调出地区。由于国家对野生甘草实行核准批示,限量开采的政策,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选择从中亚进口野生甘草。
另外,野生甘草根系达两米多,很多人采挖后不回填土壤,导致了土壤沙漠化。甘草资源日益枯竭,脆弱草场日益沙化,沙尘暴等灾害天气日益增多,严峻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越来越明显。为了不让野生甘草资源日益减少的悲剧继续发展,国家在严打非法采挖野生甘草的同时,鼓励人工发展甘草种植。
国内人工栽培甘草的滞后性
目前多数区域人工栽培甘草存在生长年限短,加之种源退化和连作障碍等因素,致使其主要标识有效成分甘草酸含量偏低,无法满足现代用药的质量需求,工业化和商业化道路受阻。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甘草和其他药用植物一样,其品质和育种工作较为滞后,导致人工栽培生产上存在着用种来源不清,种子市场混乱,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工栽培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酸)含量与野生甘草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之栽培技术粗放,病害、虫害严重,缺乏抗病、抗虫育种技术研究,导致商品甘草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
泛植制药文洛氏温棚
泛植制药的甘草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优良种质的选育和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达到野生甘草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举的目的才是甘草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谈及甘草的育种栽培,日本最为全面、最为活跃、最为前沿。2011年,日本著名中药生产公司津村制药已经实现了现代育种技术选育新品种甘草的大规模人工栽培,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例。与此同时,三菱化学控股旗下的三菱树脂培育甘草苗仅需2年左右。2016年,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甘草的主要品种乌拉尔甘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共发现了34445个基因。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甘草素等化合物的合成相关的基因家族。
为保证原材料甘草的可持续发展,泛植制药长期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化物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福建农林大学等知名院校,日本企业交流学习。已初步建成一座文洛氏温棚进行前期研究,通过植物干细胞培育及基因诱导技术,解决甘草的育种、选种和种植。培育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环境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含量人工种植甘草种苗,配套建设20亩甘草种植实验基地;同时建设野生甘草移栽种植园,进行野生甘草的移栽和转种,进展良好。因此,公司皋兰工厂实验中心经甘肃省发改委评为《甘肃省特色药用植物高值化及种质改良工程实验室》。
泛植团队整合繁育、栽培、化学分析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期望最终实现人工种植甘草完全替代野生甘草的愿景,让这味古老的中药材的生命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甘肃省甘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中国科学报》 (2018-12-17 第6版 院所)